返回

重生朱由检,再造大明巅峰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五百三十七章 遗落的人才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朱由检在收到陈子龙的推荐之后,又根据脑海中的记忆,将南明不少抗清义士以及有能力的大臣挨个想了一遍,遂即记录下来。

    这些人多散居在南方,多在福建沿海一带,武将也多擅长水战。

    今年入京参加科举的,除了钱旃之子钱熙、钱墨及他弟弟钱棻之外,还有侯歧曾长子侯玄汸,广东张煌言,而名册上的其余人,却都没有这个意愿。

    明末的时候,南方不少饱识之士都不愿参加朝廷科举,宁愿游历四方,或者在家编纂写些文集会友。

    侯歧曾同其次子侯玄涵便都是如此,此外,号称岭南前三家之一的陈邦彦、侠义之士张佳玉等几人也都在南方活动,最多也就是个县学生,再多也就没有了。

    听到皇帝问话,骆养性根据手下报来的话回道:“侯家父子的意思,好像是因为其长子决定参加科举,他们就不忙了,侯玄涵说总要等兄长考中之后再去,做爹的似乎担心到时候儿子考上了,自己没考上有损颜面。”

    “真是迂腐,”朱由检不由冷笑一声,“又不是成婚,还得排个先后次序,朕看啊,侯歧曾压根就不想考了,做个县学生就成了,等他儿子考中进士,他也不愁门楣不荣。”

    骆养性连连点头,又道:“张佳玉热衷行走江湖,也喜江南繁荣,至于陈邦彦...”

    “怎么?”朱由检见骆养性面露难色,想着这陈邦彦不想科举的缘由不会是好话。

    朱由检猜中了,陈邦彦并不看好朝廷,就算这两年朝廷做了不少事,但他觉得,根本上的问题没有解决,朝廷再如何变革都是没用,迟早会走上几年前的老路。

    这话听着很是大胆,甚至说是谋逆之言也可,朱由检听了却是好奇,“可知道他说的根本问题是什么?”

    骆养性当然知道,可他不敢说啊,他以为皇帝只要知道名册那些人科举,那些不想科举便罢了,哪里还会要问原因的。

    “说,朕恕你无罪!”朱由检一看骆养性那模样,便知道他是担心自己怪罪。

    得了话,骆养性才躬身道:“陈邦彦说了,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土地...”

    骆养性没说完便半跪于地,“陛下,此人着实大胆,锦衣卫前去调查时,他竟然就在酒馆之中随意同人谈论此事,有妖言惑众之嫌。”

    “土地啊...”朱由检脸上没有怒色,陈邦彦说得对,明末时土地兼并的确是个很大...特别大的问题,虽然自己已然让宗亲退还一部分,但也仅是退还了军屯罢了,于土地兼并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。

    骆养性没有等到皇帝发怒,抬头看向御座,见皇帝一副沉思模样,心下大定,余光见太子也是好奇得偷瞄着皇帝,一脸担心的模样。

    看吧,就是太子也知道,妄议土地兼并,可真是会论罪的大事啊。

    朱由检将册子放下,而后朝骆养性道:“陈邦彦此人,去给朕传来,另外,朕记得夏允彝、史可法俱在守孝之中,如今可满年限了?”

    “回陛下的话,这二人已是满了,此前也递过奏本去南直隶吏部,似乎在等吏部安排职位。”骆养性回道。

    朱由检闻言没有再说此事,反而转了话题问道:“南直隶那桩案子可有消息回来?”

    骆养性摇头,“还未,可要着人去催问?”

    “不必,交给你的这些你先去办,家栋,替朕传倪尚书。”朱由检吩咐完后朝王家栋说道。

    “是,奴婢这便去!”王家栋应声后立即退出殿外,而后一溜烟地朝着吏部千步廊而去。

    倪元璐很快到了文华殿,他这几日也正忙碌着科考的事,除此外临近年底,这个时候各地考评陆陆续续也到了京师,朝廷要根据考评升迁或者调动。

    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,皇帝还要召见自己,要不是特别要紧的事,自己也是要闹的。

    倪元璐在心里头发了一通牢骚,到了文华殿外整了整衣衫,而后抬步走进,“臣,参见陛下!”

    朱由检抬了抬手,“正好是在千步廊?”

    “是,处理官员考评之事!”倪元璐简单说道。

    “正好,”朱由检看向倪元璐,“夏允彝以及史可法之事,你可有安排了?”

    “他二人?”倪元璐皱了皱眉头,“夏允彝臣知晓,此前任福建长乐知县,很是体恤民间疾苦,革除鄙俗,惩办豪猾,尤擅决疑狱,在官期间政绩优秀,是当年吏部点名赞扬的七位优异知县之一,但臣并未收到起复奏本,至于史可法也是一样。”

    “他二人是南直隶人,奏本先到南直隶,而后再到北京...”

    朱由检想着,若骆养性说的是真的,只怕是南京吏部没有提交奏本。

    “正好徽州几个知县革职查办,你吏部直接出告身文书,史可法接替唐良懿任徽州知府,夏允彝任歙县县令,江阴典吏阎应元任绩溪县令...”

    江阴典吏阎应元也是个有胆有识、智勇兼备之人,大明亡后,他阻止军民守城,建奴攻破松江后,集中兵力向江阴进攻,江阴在阎应

第五百三十七章 遗落的人才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